多名中介涉嫌贷款诈骗罪,帮骗智力残疾人银行贷款背债200万
吴酉妮 2025-04-24 10:27

江苏苏州,30岁的小陆是一个智力残疾人。2023年7月,看到有人来小陆家里看房,同样是智力残疾人的小陆母亲以为要卖房,一时心急,突发疾病住了院。为了付医药费,小陆的阿姨陆芳(化名)商议要卖一套房,但小陆说房本被自己的两个朋友姚某和钱某拿走了,现在在一个中介的手里。陆芳便打电话过去咨询,这才得知小陆把其名下的两套房子都抵押了出去,某银行已经放款200万元。

01

利用残疾人签订贷款协议


姚某和钱某声称是因为小陆欠了他们一笔巨款,并拿出了两份借款合同,上面显示小陆分别向他们借款180万元和25万元。9月份“借款人”小陆在家人的陪同下,小陆前往派出所报案。警方调查发现,钱某的手机里存有一段签合同的视频——画面中,小陆连自己的身份证号码都记不住,钱某在一旁念数字,小陆照着写,即便如此,合同上的身份证号码还是写错了两位。

02

骗贷真相


司法鉴定结果显示,小陆患有轻度精神发育迟滞,民事行为能力受限,这意味着他根本无法理解大额借贷的法律后果。这200万元的贷款,是小陆在姚某和钱某的操控下,以名下两套房产为抵押向银行申请的。钱到账后,92万多元被转入了姚某、钱某及其亲属的账户。为了掩盖真相,钱某还多次诱骗小陆参与赌博,并设计让他“输钱”,逼迫他签下所谓的“借款合同”。

03

已构成贷款诈骗罪


起初,警方以诈骗罪立案,但案件移送至苏州市吴中区人民检察院后,检察官发现事情并不简单。调查显示,早在2023年5月,姚某和钱某就通过贷款中介的“包装”,将小陆伪造成一家商行的法定代表人,并以此向小贷公司贷款80万元。这笔钱很快被挥霍一空。两个月后,他们又如法炮制,让小陆成为一家空壳公司的“老板”,再次以房产抵押,从银行骗贷200万元。


尽管姚某和钱某并未直接出现在贷款现场,但整个过程中,他们才是真正的幕后黑手——利用小陆的智力缺陷,操纵他签订贷款合同。因此,检察官认为,二人的行为已构成贷款诈骗罪,而非普通的诈骗罪。


2024年6月,法院人员这与涉案“包装”的贷款中介人员逃不开关系,决定另案处罚处理。苏州市吴中区人民法院作出判决:钱某、姚某因贷款诈骗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四个月和十年两个月,并处罚金。同时,法院责令二人退赔银行损失184万余元。涉案的多名中介人员也被另案处理。


案件审理过程中,法官发现银行在贷款审核上存在严重漏洞——未核实借款人真实情况,也未监控资金流向。为此,法院向银行发出司法建议书,要求其加强风险管控。


在吴中区人民检察院的协助下,法律援助律师代理小陆起诉银行,主张贷款合同无效。2025年3月,苏州市姑苏区人民法院作出判决:小陆作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未经监护人同意签订的贷款合同自始无效,银行需解除房产抵押登记。至此,小陆终于摆脱了这场无妄之灾。

04

普法时间:六大关键问题解析


民事行为能力受限意味着什么?
小陆虽能完成日常生活(如购物、乘车),但不具备签订大额合同或处分重大财产的能力。法律上,他的状态类似于8岁以上的未成年人,需特殊保护。


犯罪嫌疑人拒不认罪,如何定罪?
即使没有口供,只要其他证据(如聊天记录、银行流水、证人证言等)能形成完整证据链,排除合理怀疑,法院仍可定罪。


诈骗罪与贷款诈骗罪有何区别?
二者本质都是骗钱,但贷款诈骗罪针对的是金融机构贷款。本案中,银行成为被害人,小陆无需承担损失。


贷款中介为何同样涉案?
涉案中介为牟利,协助伪造流水、营业执照,成为骗贷帮凶。从业者务必严守法律底线。


为何贷款合同无效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的大额合同,未经监护人追认即无效。小陆的贷款行为自始不成立。


正义虽迟但到,不可存在侥幸心理。金融监管的漏洞正在逐日完善,法律也会惩罚践踏他人权益者。


(本文案例来源:CCTV今日说法)

推荐阅读

AB贷“换皮”再现!别让一句“帮个忙”毁了你的征信!

荣昌卤鹅哥被授信100万,银行另类“白名单”:逾期三个月也包下款!

见过“最嚣张大胆”的中介,伪造银行营业执照、印章..

联系微信:18027466493
助贷咨询与培训关注九元MOOC图片

阅读 1

猜你喜欢
贷款客户跑单了该怎么办?
贷款客户跑单了该怎么办?
同样做贷款,为什么你不敢跟进客户?
同样做贷款,为什么你不敢跟进客户?
曝恒大贷款被收30个点服务费?真相是什么?
曝恒大贷款被收30个点服务费?真相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