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黑中介被抓,自曝42名同行给检察官,被坑惨了
吴酉妮 2024-06-25 09:26


本文主要是内容关于贷款行业合规经营与监管方向,案件辩护方向等。

01

自曝42名同事


听说这么久的贷款中介违规经营案例,第一次遇到这么不懂法的中介。近日,贷款中介贾某涉嫌唆使12名客户办理贷款,高价购买房子套现被抓。其中包括伪造假离婚证、假银行流水,通过身份包装申请银行贷款。


银行发现不对劲后报警,贾某被抓。自以为是的贾某,在供述时称“我在以前入职的几家中介公司都是这么操作的,从来没被警告过。咱们本地的贷款中介公司普遍这样操作,比如AAA、CCC等。”


检察官:嚯?来大活了!!检察官通过贾某的供述与当地多部门联合,查到上一级贩卖假证商家,立案15件,抓获制假证与违规贷款中介共42人。


贾某最终被判8个月有期徒刑。做中介不懂法,不仅会坑了自己,还会坑了公司和同行。同时也证明中介普法行动任重道远。做贷款中介想走的快,应该更深入的去了解贷款中介的风险和应该规避违规行为。


这几年被抓的贷款公司,有从经济犯罪直接升级为诈骗的刑事案件,多少贷款公司的老板被不懂法的员工坑惨了。


《助贷企业合规与内控》公开课

6月20日 广州站  

从内到外、由上至下帮助

助贷企业及从业者规避风险!

02

贷款中介无罪释放辩护


我们来看一个正面案例。不久前元佑视界公众号也发了一起贷款中介被抓,配合调查后无罪释放的辩护案例。其中律师根据四点作为主要辩护:


(1)助贷业务本身并不违反法律规定


公司的业务模式为:公司一头联系有贷款需求的用户,一头联系能够提供贷款支持的合作公司,提供为两方进行匹配的助贷服务。“助贷”是为放审查贷机构的贷款业务提供支持和帮助,该业务本身并不违法。公司收取的是居间撮合的服务费。


(2)公司收集信息的来源合法。


公司通过线上推广渠道,使有贷款需求的用户下载了公司两款app,且在用户注册成为会员之前,会看到app上的相关用户协议(用户注册协议、隐私协议、用户授权协议、用户安全分享协议)。


在本案卷宗材料中虽然未列有此类协议的详细内容,但一般而言,该类用户协议会载明:为增加用户贷款申请通过机会,平台会将相关用户信息与合作方共享,由合作方提供贷款服务等内容。另外,据a所述,APP的用户协议参考借鉴了融360app(知名金融科技公司),因此可推测公司用户协议相对来说较为规范。


用户勾选同意后注册,并自愿填写个人信息,系对自身权利的处分,公司提供给合作公司也是服务于用户的贷款需求,不属于违法使用。


(3)公司收集信息的形式合法。

根据卷x,公司储存的个人信息系用户自行填写,用户的房产,车产仅记录“有/无”,这些信息的真实性需要由合作公司进一步核实。


根据卷x,可以看出,公司app所谓的收集个人信息仅是由用户对app中设置的选项进行勾选,并未要求用户上传任何个人资料(例如身份证照片,工资流水,资产证明等)。


(4)并非强制扣费,是用户自主支付


结合嫌疑人及被害人笔录,可以看出,用户支付会员费是流程是:经公司在各类平台上推广,用户在浏览网页时看到公司app相关广告,用户下载后,输入手机号进行注册,填写个人信息,之后按照引导点击申请贷款,此后系统提示购买会员可以提升贷款审核的通过率及审核时间,会员服务可以看到放款额度大,放款快的贷款平台。用户可以直接下载公司平台上推荐的其他贷款平台app。


该引导不存在恶意隐瞒,欺诈行为,未向用户承诺公司是持牌贷款机构也未向用户承诺每位用户都可以贷款成功。


助贷机构的存在符合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规律,也实际上促进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不应当对其进行全盘否定。在用户和放贷机构之间,可能存在多层次的中介机构,应该是谁作恶打谁,谁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打谁,而不是将所有中介机构都一杆子打死。


最后本案获得公安撤诉,涉案贷款中介公司无罪释放。做中介不一定要什么都懂,但是行业法规不得不了解。公司员工普法任重而道远,想要公司做得长久一定要了解助贷行业法规。


《助贷企业合规与内控》公开课

6月20日 广州站  

从内到外、由上至下帮助

助贷企业及从业者规避风险!

推荐阅读

金融监管要搞大事情,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强调严监管

助贷十大细分市场剖析

刚刚金监局发布风险提示:防范“套路运”“套路贷”!

电销话术 | 助贷邀约 |团队管理
联系微信:18027466493
助贷咨询与培训,关注九元MOOC

阅读 1

猜你喜欢
贷款客户跑单了该怎么办?
贷款客户跑单了该怎么办?
同样做贷款,为什么你不敢跟进客户?
同样做贷款,为什么你不敢跟进客户?
曝恒大贷款被收30个点服务费?真相是什么?
曝恒大贷款被收30个点服务费?真相是什么?